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
0755-84045660
当前位置: 圣鉴琉璃官网 » 文化交流 » 琉璃文化传承 »

中国琉璃艺术发展简史(一)

文章出处:sjliuli_admin 人气:发表时间:2014-08-18 16:49:00

undefined

 

琉璃,古代写作琉离,又称壁琉璃、玻璃、吠琉璃、料、烧料或料器。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中国琉璃制作已有千年的文化。考古发现表明,伊拉克阿斯马尔出土的玻璃残片,距今年代约为4300年。玻璃器皿大约是在36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距今2600年前,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其制品通过西域(今新疆)传人我国。在平凉、天水等地,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铅钡玻璃珠。

    但是,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相先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化光谱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居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

 

undefined
 



    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西周时期的玻璃从呈色、透明度、成分上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王要原料,其他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人们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在中国,战国时代(西元前403-221)以经就陆陆续续有玻璃制品出现。从早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像玻璃珠和类似翡翠玉的玻璃仿制品。之后,又陆续发现一些玻璃容器,很旨人注目。虽然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是来自罗马和近东地区,但绝大部分已被证实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1985年,在唐朝接近锡兰的昆泉寺的遗迹处,发现了二个绿色的小玻璃瓶,镶着白色的水晶,被当成“圣物”,象徵佛陀不朽的身躯(玻璃和佛教实践与信仰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在宋朝寺庙的遗迹所出土的遗物也依然可见)。在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很明显的是在中国制造的,有些则是以罗马式做装饰。其后,在1987年,也是在锡兰地区发现了一个彩绘二种颜色的玻璃瓶,可能是由东罗马传入的。

    公元前138年,西汉出土的玻璃谷纹璧,是汉代时流行的样式,证明汉王朝已经制作较大的玻璃器。汉代乐府中,有一首朴实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罗敷的朴直和美丽时说: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这种穿孔作不个和发耳饰的“明月珠”即玻璃。


    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时的玻璃,是从国外传来的;其实中国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这已为近年来的大量考吉材料所证实。2000多年前,那位据说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女弟”居住在“昭阳殿”的时候,“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说明那时候透明的门窗已可以照得眉发毕露。喜好“神仙”的汉武帝在“起祠神屋”时,门窗也全部用“琉璃为之,光照洞彻”。可见,所谓“窗明几净”的居室,并非现代始有。

undefined




    至于《世说新语》中所记的“琉琉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晋书崔洪传》中所说“琉璃钟”,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战国墓中出土。碗、带勾、印章等玻璃器皿在汉墓中更是屡见不鲜。陕西兴平汉武帝的茂陵附近还出土一件玻璃壁,直径234毫米,孔径48毫米,厚18毫米,净重1.9公斤,经过现代光谱分析,它属于铅钡玻璃。

 公元前166年,出於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的直接建交,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碧琉璃杯(器皿),是汉朝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undefined

此文关键字:
圣鉴首页 圣鉴琉璃 定制服务 工程案例 关于圣鉴 联系圣鉴